农博盛会擦亮吉林农业“金色名片”,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圆满闭幕
8月24日,为期十天的第二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长春农博会)在长春农业博览园(以下简称长春农博园)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展会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为主题,吸引全国1500余家企业、800余家采购商参展,累计观展人数达85万人次,举办经贸、文化活动55场次,现场交易额突破4.4亿元,再次成为展示现代农业成果、推动三农发展的重要平台。
服务“三农” 擦亮吉林农业名片
长春农博会始终秉持“服务三农、发展三农”的宗旨。本届展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助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展会设置名优农产品、高新设施农业、创意农业、精品畜牧业等8大特色展区,通过经贸交流、文旅研学、文化赛事等活动,全面呈现从农业科技创新到数字农业管控、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到农村电商兴起的现代农业转型图景。长春农博会不仅成为农民的节日、商家的市场,更通过“吉字号”“长字号”农产品品牌推广,助力吉林农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
科技是本届农博会的核心亮点。2号馆AI温室、现代种植业展区的“智慧菌菇方舱”“智能温室”通过精准环境控制实现全年稳定生产;物联网、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30余项技术模式集中展示;省内外40余家种业企业推出迪卡2136、327HB等100余个优良品种,守护“中国饭碗”。农机展区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首台氢能源无人驾驶拖拉机、激光除草机等“巅峰之作”亮相,现场交易额近6000万元。此外,长春农博会信息管理平台上线,实现产品供销精准对接,50项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在路演会上集中发布,加速科技向生产一线转化。
本届农博会设立吉林精品馆、长春市名优农产品馆及全国精品馆,吸引29个省市区390余家企业参展,形成南北农业品牌“双向奔赴”新格局。长白山人参、双阳梅花鹿、吉林大米等“吉字号”农产品通过品牌推介、产销对接活动,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需对接 签约总额达42亿元
展会紧扣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目标,成功举办全国百户企业进吉林暨特色农产品对接长春活动,广邀省外大型市场、流通和头部企业与省内农产品企业进行产销对接。省内外供销系统240余家企业展销参、鹿、菌、米、油等特色农产品,利用渠道优势打通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解决了“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还成功举办了“吉供优选”品牌发布暨产销对接、吉粤农业共享经济暨优质特色农产品推介、吉林省梅花鹿品牌招商会、智慧农业暨现代化大农业合作交流对接等一系列务实的经贸交流活动,累计达成合作25项,总签约额约42亿元。展会现场,广大参展企业的优质农产品吸引众多采购商、市民、农民前来采购,10天交易额达4.4亿元。与此同时,把握数字经济的时代脉搏,主动拥抱流量经济,积极邀请MCN机构、头部主播等对长春农博会进行全网宣传和直播带货,累计线上销售破亿元。
全新推出“吉林省名优特农产品展销选品中心”,采用“线下选品+线上云仓”双线模式运营,现已入驻省内各地优质名牌农产品企业150多家,精选农产品1600余个。选品中心将通过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电商预售、短视频种草等方式,带动农产品在“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实现更大范围的开拓和销售,真正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盛会。
农文旅融合 激活城市新动能
每届农博会都是长春城市的“活力催化剂”,今年更加侧重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乡村的多元价值,通过农文旅融合互动,以独特的“城市赋能”思维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农民趣味运动会、“吉林巧姐”手工制作大赛等文化惠民赛事活动,让广大农民和市民群众在沃野田畴中共享喜悦。“魅力中国·五色吉林”主题展借助农业种植与艺术造景,生动展现美丽中国元素及用“金、银、红、蓝、绿”五种色彩元素体现的吉林农业、冰雪、红色文化、科技、生态新场景,展现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这有鹿”互动区不仅设置了梅花鹿投喂、打卡拍照等互动体验项目,还同步开展鹿茸、鹿血酒以及各类精深加工的鹿产品宣传展销活动,让这里成为独具新意的文旅网红打卡地。渔业馆、巨型南瓜园、百药园、宠物园、珍禽园等展区也吸引广大市民前来观光游玩和学生们科普研学。广大农民带着丰收的喜悦参观农博会,逛大集、学知识、长见识,多个民间演出团队在农博会的舞台上尽情演绎,农博会真正成为农民的节日、市民的乐园。农博会已成为长春的城市“名片”,更是都市圈建设的“加速器”,通过产业辐射、业态创新、IP打造,有效拉动交通、物流、文旅等产业协同发展,助力城市功能与品质的多重提升。
闭幕后延续开放部分展区
应广大市民要求,长春农博园将于8月28日起休整3天后继续开放部分展区,包括农博优品汇、高新设施农业展、珍禽园、渔业馆等,每日运营时间为9:00至16:00。2026年春节期间,第十六届冬季农博会将如期举办。展会结束后,长春农博园将常态化运营“农博云商城”“农博优品汇”等平台,持续推动经贸交流与成果转化。
第二十五届长春农博会计划于明年8月中旬举办,将继续围绕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农业,提升展会公益性、国际范与专业性,促进产销共享、技术共研、市场共拓。组委会诚邀各界朋友共襄盛举,携手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德庆
■相关链接
中医义诊进农博,健康服务暖民心
长春农博会期间,长春市至善堂中医门诊部组织骨干医师团队参加了由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四届长春农博会科普大集活动,活动区域汇聚了专家义诊、科技咨询等便民服务。
活动现场,至善堂中医门诊部的医师团队早早搭建好义诊摊位,摆放好脉诊手枕、血压仪、中医健康宣传卡、中药调养香囊等物资。不少逛展群众被科普大集活动吸引,纷纷驻足咨询,并等待诊脉。中华中医药学会高级会员、全国卫生产企管理协会医药技术开发专委会专家委员、至善堂门诊部主任杨贵珍带队,组员李惠茹副主任医师,杨欣瑞主治医师、康复师尹政捷、任政宇,梁东,许小玲医师等耐心接待每一位咨询的游客,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为游客辨证分析体质,还针对常见的颈肩腰腿痛、脾胃失调、失眠、高血压等问题,提供个性化的调理建议,或赠送中药调养香囊,或指导穴位按摩、艾灸等居家保健方法,还详细讲解中医养生知识,提醒大家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和作息。
“真没想到,来逛农博会还能免费看中医,杨贵珍医生说得特别细致,连我平时吃饭该注意什么都讲清楚了,太实用了!”刚测完血压、咨询完脾胃问题的市民王阿姨拿着香囊,对这次服务赞不绝口。还有不少农户特意赶来,咨询长期劳作引发的关节不适,医师们现场示范推拿手法,教大家如何通过简单动作缓解肌肉劳损,让农户们在忙碌的农博之行中收获了“健康大礼”。
科技惠民暖人心,健康科普传乡情。此次义诊活动,至善堂中医门诊部共服务参观游客220余人次,赠送中药调理香囊上百个。至善堂门诊负责人杨贵珍副主任医师表示,中医诊疗贴近群众需求,未来将继续走进社区、乡村、展会等场景,把优质的中医健康服务延伸到更多角落,让传统中医文化惠及更多百姓,助力全民健康。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关丽君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