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区急难愁盼,有了共治良方,上海“城管进社区”破解住宅小区顽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8:56:00    

违法搭建、破坏承重墙、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占绿毁绿、群租……住宅小区里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令很多市民烦恼不已、屡屡投诉。

今年以来,上海城管执法部门聚焦住宅小区“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专项整治+源头防控”组合拳,推动执法力量下沉至最小治理单元。严打住宅小区五大类违法行为、深化“城管进社区”制度……当执法温度浸润社区神经末梢,“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愿景渐次落地。

破坏承重结构 重拳追责

经过38条短信、15次敲门,关闭了180天的房门终于打开,被称为“生命墙”的承重墙被恢复如初——这是发生在闵行区虹桥镇的真实故事。去年8月,闵行区虹桥镇城管执法中队接到一通投诉电话,反映黄桦路某小区一户居民装修时疑似破坏承重结构。“第一次去时业主允许我们入户检查,初步发现有一面墙体凹陷,疑似存在损坏承重结构问题。因为疑似损坏部位需调阅该房屋竣工图以后再做详细比对,所以还需要请第三方测绘机构二次入户勘验,当时也告知了业主。”闵行区虹桥镇城管执法中队队长钱春峰回忆道。

然而事情自此陷入僵局——业主玩起了“躲猫猫”,拒绝接听电话,也拒不开门,甚至刻意躲避。依托城管工作室平台,中队启动“多部门联动吹哨”机制,一边由社区民警对业主身份开展协查,并安排执法队员按户籍信息和实际居住地信息分头上门,另一边由物业公司协查业主车辆进出小区规律,居委会工作人员分时段上门蹲守。

今年3月,案件迎来转折。钱春峰经多方调查走访得知,涉事房屋与小区另一套房屋在2000年之前属于同一业主名下,承重墙是首任业主破坏的,历经四次交易形成历史遗留问题,如今又因现任业主装修失误,导致该墙体被打穿。钱春峰向业主发送了38条沟通短信,针对业主担心的“背历史包袱”“高额修复费”等问题创新提出三项承诺:全额承担检测修复费用、全程执法记录仪拍摄、修复过程透明公开。执法队还联合第三方测绘机构组成技术督导组,全程参与墙体恢复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的生活影响。目前,闵行区68个“城管工作站”已形成“30分钟应急响应圈”,今年累计解决社区治理难题517件,满意率达99%。

同样,在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城管执法中队也曾处理过一起装修破坏8处承重墙的案件。当时,中队接物业上报称上钢十村某户业主装修时破坏多处承重结构,上门检查后发现业主将5处原始墙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敲除,执法队员当即责令其停工。十天后,业主携带修复报告至中队,报告显示5处承重构件已全部修复完成。

谁料,复查时执法人员发现业主又将3处承重墙破坏,还称经过“专业人士”的指导,老公房不存在承重结构。这次,业主态度坚决,拒不修复,并对执法工作存在偏见。执法人员随即与第三方专业机构联合向其普及法律及房屋结构知识,并与“专业人士”对质,对方很快败下阵来。此时,业主才恍然大悟,再次请第三方将3处承重墙修复。

守护公共空间 拆违治乱

除了追责破坏承重墙的行为,城管执法部门还通过多种手段遏制住宅小区新增违建,对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零容忍”,做到发现一起、拆除一起。在不少小区实现了新增违建“一日游”,即新增违建24小时内便被拆除。

5月底,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王满居委城管社区工作室联络员王高来、杨天奇在小区内开展日常巡查时,接到投诉称四楼公共露台上,一处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的金属阳光房框架已搭建完成,工人正准备封顶。执法人员发现,露台只有1号和2号楼的四楼居民可以进入,位置隐蔽,业主抱着侥幸心理进入露台抢建阳光房,正准备封顶时被抓个正着。

执法人员仔细测量,拍照取证,开具法律文书,责令立即停工,并与当事人电话取得联系。对方辩称是对老的阳光房进行修缮,但物业表示当天上午老阳光房还未被拆。执法队员在电话中与业主聊到深夜,告知对方存量违建被翻新修建即被视为新增违建,占用的公共部位侵害了其他居民的利益,带有违建的房屋也会被依法注记,未来会影响交易……通过案例讲述和利益剖析,当事人答应自行拆除,并于次日上午将阳光房拆除。自此,违建“存活”时间尚未达到24小时。

飞线充电隐患 严厉查处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私拉电线充电、室内充电及违规停放等乱象频发,电动车电池自燃、短路引发的火灾事故屡见不鲜。如何拆除悬在居民头顶的“定时炸弹”?今年,城管执法部门将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纳入住宅小区环境秩序专项执法行动,重点关注、严厉查处,防患于未“燃”。

徐汇区共有1026个小区、28848个楼栋、8000余家沿街商铺、130个在建工地,人口数量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对此,徐汇城管各街镇中队结合城管进社区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把电动车安全停放、充电知识送入辖区每个住宅小区内。

同时,区内开展专项检查,严查违法行为,各中队配合各街道镇和公安、市场监管、消防,居委,物业等相关部门联动出击,聚焦楼道、阳台、窗户等“飞线高发点”,采取“分组排查+重点蹲守”方式,有效提升巡查覆盖率与处置效率。截至6月1日,徐汇区城管执法局处置私拉电线、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3543个,教育劝阻相对人2678人次,依法查处执法案件638起。

同时,针对房屋中介、快递外卖行业等群体,徐汇城管执法部门通过实地踏勘、科技赋能、建言献策、社区共治等举措探索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的新路径。例如,康健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通过街道片区议事平台,与街道平安办等部门协作,在虹漕南路、钦州南路、浦北路等5个充电桩点位设置了40余个充电端口,并配合平安办完成了首批17个点位的电动自行车电瓶入户充电监控设备的安装,有效防止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各街镇中队还将利用“科技赋能”,通过电子监管、无人机巡查等技防手段,对“飞线充电”开展查处。

在宝山区,城管执法部门也查处了一批电动车违规充电典型案件。宝山区大场镇城管执法中队队员巡查至环文路某批发市场时,发现有店铺私拉电线为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充电。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当事人整改,并要求物业设置公共充电区域。无独有偶,杨行镇城管执法中队接12345投诉后,对杨泰三村某号居民私拉电线充电行为进行宣教并责令其立即整改,当事人当场完成整改。

除了日常巡查外,全市还开展了多次专项集中整治。嘉定区南翔镇城管执法中队联合社区网格、物业公司开展专项夜间检查,在对南华小区的排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部分居民从楼上窗户私拉电线,电线磨损严重、互相缠绕,短路起火风险极高。对此,执法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劝导、讲解危害,并督促物业强化日常巡查,加速推进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又如,嘉定区真新街道城管执法中队联合多方力量对嘉秀坊小区开展“地毯式”排查,累计劝导20余户居民,整改10余处隐患,并通过“白+黑”错时巡查机制,将安全隐患整治纳入常态化管理。

严守非机动车安全红线,也需要处罚的警示。近日,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队员在巡查至枣阳路某号附近时,发现有居民私拉电线和拖线板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便对当事人处以罚款人民币伍拾元的行政处罚。此外,执法人员在曹杨某小区巡查时,发现有居民在楼道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和蓄电电池,一旦发生火灾,将对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对此,执法队员对当事人处以罚款人民币贰佰元的行政处罚,希望警示居民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

守护家园绿色 修复生态

守护家园的“绿色”,也是“城管进社区”的工作重点之一。全市城管执法系统持续加大对占绿毁绿案件的查处力度,深入社区解决绿化相关问题,守住上海“绿线”。

不少开发商在卖房时,宣传底楼花园可由一楼住户使用,以底楼花园使用权为“卖点”,却为一楼住户“埋了雷”。近日,松江区永丰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就处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有居民投诉称一小区的业主破坏绿化,执法人员现场查看发现该业主为底楼住户,户型底楼附带花园,用绿篱隔开,当时绿篱已被全部挖出。当事人称,买房时曾与开发商达成协议,花园由一楼业主使用及日常维护,因此想把绿篱换成木质围栏。

然而,执法队员查明,该处花园属于小区公共绿地,开发商与业主的协议并不改变其公共绿地的基本属性。而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居住区绿地内部布局调整、树木迁移、砍伐均需经法定程序,擅自拔除绿篱属于毁绿。在执法队员的耐心讲解下,当事人积极整改,完成绿篱的补种。

在上海不少本地回迁小区中,将绿化带变为菜园行为屡见不鲜,不仅破坏小区整体风貌,也容易积累邻里矛盾。城管执法部门秉持“普法为先,执法为后”的理念,在改变原有居民生活习惯的同时,也提升了小区的品质。

比如,浦东新区惠南镇城管执法中队辖区内,有一个本地回迁小区,部分居民将种蔬菜的习惯带到了新建小区,肥料的恶臭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城管队员并未急着开罚单,而是联系物业、居委会对毁绿种菜进行全面摸底。走访发现,不少居民原先都是邻居,一家种菜,其他人也模仿跟风。部分居民还觉得只是换了品种,但“绿色”还在,导致公共绿化带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区域,被居民擅自种上瓜果蔬菜。为此,中队、居委、物业举办了一场普法活动,并给毁绿的居民缓冲整改期。期限过后,中队联合多部门对少数屡教不改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全面整治,彻底恢复了小区绿化原貌。

杨浦区长海路街道城管执法中队对7平方米绿化带“斤斤计较”的案例也值得借鉴。长海路街道第二网格站接投诉后,城管执法队员在现场发现,约7平方米绿化带已被水泥完全覆盖,旁边堆放有部分装修材料。原来,一名业主擅自占用绿化带并固化,为图方便将修缮排水渠剩下的水泥覆盖在绿化带内,还认为“绿化带荒了很久,原本就是裸露的”。对此,城管队员向其指出,即使是绿化带内的裸土也属于公共绿地范畴,擅自占用固化属于损坏公共绿地。经过普法,当事人敲除硬化地面,并配合物业补撒了草籽。

【城市管理小贴士】

今年3月,上海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制订印发《2025年住宅小区环境秩序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积极发挥居(村)委、执法部门、管理部门、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针对市民反映集中的五大类、50个住宅小区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并从严查处。其中,重点解决违法搭建、违法装修、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房屋违规租赁、违规占绿毁绿、生活垃圾不规范分类等基层治理难点问题。

全市各级城管执法系统各单位对照相关投诉数量排名前500的住宅小区点位,形成本区域重点治理任务清单,积极开展住宅小区环境秩序综合治理。1-5月,共依法查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类违法违规案件3741件,其中电动自行车及其蓄电池违规停放充电案件2272起、损坏房屋承重结构案件545起、占用或改建物业公共部位设施案件218起、擅自改变物业使用性质案件128起、物业企业履职案件59起。

同时,城管执法部门加强与房管部门的管理执法协作,深化住宅物业管理联动协同机制,进一步强化装修报备数据共享、畅通案件线索移送、执法处置结果反馈,提升管理执法效能。此外,城管执法部门还会同市住建委、市绿化市容局、市房管局等部门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联合检查,进一步督促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履行装修管理职责、规范装修垃圾收运服务等工作,对物业服务企业尽职履职情况、违反本市装修垃圾投放清运管理规定的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重点执法。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