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秦人竟有两副面孔?北大秦简揭开秦朝的另一面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23:13:00    

谈及秦朝,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秦始皇,或是气势恢宏、军容严整的兵马俑。长期以来,秦朝在历史记载中呈现出的形象多以严整规范著称。2009年,北京大学入藏的一批秦代简牍,为学界提供了重新认识秦朝社会文化的新材料,改变了人们以往对秦朝的印象。

这批被称为“北大秦简”的文献内容涵盖文学、数学、地理、政治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现了战国末期至秦统一时期的社会风貌。秦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一面?简牍又将展现出怎样的“秦朝日常”?让我们随《简牍探中华》一起走进北大秦简↓

丰富多彩的“秦朝文学”

“南山有鸟,北山置罗。念思公子,毋奈远道何。”北大秦简中的《公子从军》是一篇首次发现的秦代文学作品,是目前秦代出土文献里面唯一的一封“情书”。

简文讲述了一位年轻妻子“牵”送丈夫从军的故事:她为丈夫备好钱物,还陪伴对方走了200多里路,然而丈夫一言不发,令“牵”黯然神伤。文中的“南山有鸟,北山置罗”,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之女紫玉与平民韩重爱情故事中的“南山有鸟,北山张罗”仅一字之差,通过相似的比兴手法,诉说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悲叹。《公子从军》的字里行间,既有对丈夫安危的牵挂,又透露出幽怨的情愫,展现了秦代女性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这封穿越2000多年的“情书”,不仅丰富了秦代文学,更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里,普通人的缱绻深情与离愁别恨。

北大秦简还收录了一篇珍贵的秦代文学作品——《酒令》,相当于秦人饮酒时吟唱的歌谣。其中一篇咏诵了“子般”与“子湛”两位挚友的深厚情谊:他们在泾水边采桑养蚕,把酒言欢,形影不离。正如歌中所唱:“爱般适然,般独宴湛,会般巴叔饮子湛”,子湛只欣赏子般一个人,子般只跟子湛吃饭。子般刚请子湛吃过饭,又请子湛来喝一番。

和秦简一起发现的,还有一枚枣核状的六面木骰。骰子每面都写有文字:“不饮”表示免饮,“自饮”即自斟一杯,“饮左”“饮右”是指使左右邻座饮酒,“百尝”“千秋”则蕴含着以酒祝寿的美好寓意。六面木骰与《酒令》简文相映成趣,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不同于严苛法制印象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秦代社会图景。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9枚特别的木简——《隐书》,即秦代的“谜语集”。一起看看2000多年前的谜语,你会解吗?

秦人的“穿搭”有多讲究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相传,黄帝发明了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开启了中华服饰文化的篇章。在北大秦简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秦代服饰文献材料——《制衣》。

珍贵的27枚竹简,以639字的篇幅,详细记载了“大襦”“小襦”“前袭”等多种常见服装的具体尺寸和制作工艺,基本涵盖了秦代常见的服装类型,堪称2000多年前的“时装宝典”。

时下流行的“高定”概念,在《制衣》中已初见端倪。简文“其短长存人”,指的是根据人的身高等实际情况来制定衣裙下摆的长短,足以见得秦人对“穿搭”的重视。

2000多年前的“雾化”治疗

除了文学、服饰,北大秦简还包含了算术类的《算书甲种》、地理类的《道里书》等珍贵文献,极大地拓展了学界对秦代科技文化的认知。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的《简牍探中华》中,中山大学教授、北大简牍整理小组成员杨泽生,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北大简牍整理小组成员张雷独家公开了北大秦简的最新研究成果。

北大秦简中有78枚病方类简牍,其中,“治喉痹方”颇为特殊。喉痹,类似于今日的咽喉炎。方剂选用乌头、干姜、桂枝等药材,通过独特的“吸入疗法”治疗疾病:将药粉置于炭火上燃烧,用特制器皿收集药烟,患者通过竹管吸入治疗。这一“治喉痹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关于“吸入治疗法”的记载,与今日的雾化疗法颇为相似,显示了我国先民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给药方面的创举。

从《公子从军》的缱绻情思,到《酒令》的宴饮之乐,从《制衣》的服装工艺,到病方简的给药智慧,北大秦简以细腻的笔触,记录着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以及科技文化的卓越成就。当现代学者小心翼翼地编号揭剥、释读文字时,2000多年前的秦人仿佛跨越时光,将他们的故事娓娓道来。

来源:央视一套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