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贺兰山东麓到布鲁塞尔星光”系列报道①丨天赋风土 北纬38度成就紫色梦想
银川,贺兰山下,北纬38度,这里既有黄河水的哺育,又有贺兰山的守护,是当下最年轻、最被看好的葡萄酒产地。再过13天,全世界极具权威的三大国际葡萄酒赛事之一、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即将在这里拉开帷幕。
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短短十几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就成为世界葡萄酒大家庭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站在了世界葡萄酒舞台的中心。这背后有银川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魄力,也有企业家和创业者的坚持。
假以时日,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梦想,将从这里照进现实。
贺兰山的风土 北纬38度的荣耀
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被誉为葡萄酒界的“奥斯卡”,不仅赛事规模大、参赛样品多、评委来源广,还具有极高的国际影响力。葡萄酒界“奥斯卡”为何落户银川?绕不开的话题,是贺兰山东麓的风土。
2015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间教室里,一场关于葡萄酒“风土”的研讨会开启。从意大利的巴罗洛到德国的莫泽尔,从法国的波尔多到中国的贺兰山东麓,最后回到葡萄酒“风土”概念的发源地勃艮第,参会人员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其中,宁夏葡萄酒产业带头人郝林海的一席话语惊四座,他说,“风土是贺兰山,风土是黄河水,风土是葡萄农冬天埋藤,是霜霉病,也是酿酒师的高兴与不高兴。”
银川拥有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3000小时的充足日照、15摄氏度的昼夜温差、贺兰山东麓砂石土壤的完美配比,形成了最适宜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风土”,是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
“天赋风土”并非凭空而来,早在20世纪90年代,这个观点就有了定论。1994年8月,全国第四次葡萄科学讨论会召开,国内外葡萄专家云集银川,对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发展寄予厚望,也为宁夏大规模发展葡萄产业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会议总结说,“以银川为代表的西北一些地区,虽然也存在冬季气温低、易受冻害、生长期不够长等不足之处,但只要改变栽培方式,选用早、中、中晚熟品种等,就可以得到解决,但它无法替代的优势是成熟期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有黄河灌溉之利,昼夜温差大,病害极轻,果实含糖量高,酸度适中等,无疑是我国最佳的葡萄产区之一,也是我国生产高档葡萄酒最有竞争力的潜在地区。”
中国葡萄酒从这里走向世界
在中国葡萄酒版图上,贺兰山东麓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这里不仅有砾石与黄土交织的独特风土,更有一群致力于探索中国葡萄酒表达方式的实践者,张静就是其中之一。
1998年,园林专业毕业的张静进入宁夏葡萄产业协会工作,开始接触葡萄酒。那几年,张静陪同外国专家走访了宁夏的每一片葡萄园。看多了、听多了,她对葡萄酒彻底着了迷,并在容健、王奉玉两位前辈的带领下创立了贺兰晴雪酒庄。
2011年9月,在伦敦皇家歌剧院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当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DWWA)宣布产自贺兰晴雪酒庄的“加贝兰特别珍藏2009”干红葡萄酒摘得最高奖时, 张静既兴奋又自豪:“那一刻,我知道贺兰山葡萄酒终于有了名字。”这款轰动世界葡萄酒界的“黑马”,改写了中国葡萄酒的历史,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一夜之间登上全球葡萄酒版图。
“口感强劲,令人兴奋的薄荷香气中透出浓郁的多叶深色水果果香。酒体中等,柔顺,香气优雅,成熟而不俗艳,单宁饱满,回味悠长。既具有非常典型的波尔多风格特点,又体现了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地域特色。”张静回忆,品醇客是这样评价“加贝兰特别珍藏2009”的。
一炮打响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其他葡萄酒庄紧跟其后,不仅屡屡斩获国际大奖,还吸引了路易威登、张裕等国内外知名葡萄酒企业纷纷来银投资。
2010年,奢侈品品牌LVMH集团派专家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考察。当时,在宁夏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任职的苏龙参与了接待工作。“1994年LVMH集团曾来中国考察,但没有签下任何一个产区。2010年,他们分5次在葡萄的不同生长阶段前来银川考察,每次长达半个月之久,考察报告长达几百页。最后,他们得到的结论是贺兰山东麓的风土值得投资一座酒庄,夏桐酒庄也成为了LVMH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葡萄酒项目。”苏龙说。
得到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投资,给不少大企业亮起了明确的信号。之后,张裕、长城、美的等国内龙头企业纷纷到银川建酒庄。目前,27.3万亩高标准葡萄园绿意盎然、枝繁果硕,81家已建成的酒庄风格迥异、星罗棋布,1300多款葡萄酒在国际上斩获大奖,19款葡萄酒入选国礼。
葡萄酒“追梦人”汇聚贺兰山下
“加贝兰特别珍藏2009”干红葡萄酒一举夺得品醇客世界葡萄酒大赛最高奖,这让国际葡萄酒大师杰西丝·罗宾逊十分惊奇,她决定亲自来看一看。
第一次踏上贺兰山东麓这片陌生的土地时,她的心中一片茫然:如此荒凉的土地上真可以生产出夺得世界大奖的葡萄酒吗?此前,杰西丝·罗宾逊曾4次参加中国顶级葡萄酒品评活动,但都没有留下深刻印象。这次来到宁夏,在盲品了40余款葡萄酒、考察了几家酒庄后,杰西丝·罗宾逊有了自己的结论:“毋庸置疑,中国葡萄酒的未来在宁夏。”
一时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庄主、酿酒师、产业专家,都对贺兰山东麓产生了好奇。2011年,即将从法国勃艮第大学葡萄酒学院毕业的80后贵州小伙邓钟翔,来到了波尔多玛歌村开启自己的毕业实习之旅。也是那一年,“加贝兰”像一匹黑马横空出世,刷新了一众世界顶级酒评家的认知,邓钟翔心中的光也被点燃了,他决定回国后一定要到银川看看。
2012年,邓钟翔来到宁夏,正式开启了他的酿酒生涯。十几年过去,邓钟翔已成为产区多家酒庄的酿酒顾问,也在银川安家落户,成为银川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说起产区的发展变化,他深有感触:“现在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根基深厚了,很多酒庄有了自己的风格,从最初的模仿、拿来,到现在越来越有自信。”
和邓钟翔一样,王方也是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追梦人”。2011年,定居德国的王方在一次国外葡萄酒展会上,品尝到了一款产自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这款酒的风味深深震撼了她,也让她感受到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无限潜力。一番思量后,王方毅然选择回国,来到贺兰山下打造迦南美地酒庄,从拓荒种地、建设酒庄,到酿造美酒、出口国外,都饱含着她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有一年冬天,气温降到零下27摄氏度,冻死了约30%的葡萄藤。”王方回忆,创业不易,但因为热爱,她选择坚持。经历重重困难之后,王方最终酿造出品质卓越的雷司令葡萄酒,赢得业内赞誉。
梦想点亮未来。如今,每2瓶国产酒庄葡萄酒就有1瓶来自贺兰山东麓,贺兰山东麓品牌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也是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缩影。热爱、开放、创新、自信、坚持的葡萄酒追梦人扎根耕耘,正为实现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闫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