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评论:走马岭遗址公园立项 让史前文明为现代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荆州新闻网评论(特约评论员 张卫平)据报道,国家文物局近日正式批复,同意石首走马岭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建设。这标志着这座距今约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正式跻身国家大遗址保护的最高序列。这不仅是对石首市多年来在遗址保护与研究方面持续努力的高度认可,更是对长江中游史前文明价值与地位的充分肯定。其意义远超一纸批文,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窗口,让一段尘封的古老历史得以“活”起来,并为当代的区域发展与文化自信注入强劲的动能。
掬一捧相思,泪洒双城濡晚笛,木犁总有情,情融江汉飘情韵;越千年历史,笑飞万古响晨钟,陶罐常盛月,月映台隍留月痕。石首走马岭遗址与公安鸡鸣城、松滋桂花树和荆州区阴湘城共同组成了新石器时代的荆州城市群,有着无可替代的考古价值与历史地位。它所展现的由三重城垣与三道护城河构成的完整防御体系,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多重城垣结构”,是研究长江中游地区文明起源、社会复杂化进程及聚落形态演变的关键“地书”。从功能各异的陶器到造型生动的陶猪,上万件出土文物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生产生活、精神世界与艺术创造,进一步夯实了荆州五千余年建城史的考古学基础,也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路径的认知。
走马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立项,是文物保护与区域发展协同共进的典范之路。回顾其历程,自1989年发现至今,石首市投入巨资进行系统考古和保护性建设,开展了本体加固、展示馆建设、核心区规划调整等一系列工作。这些努力,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固有矛盾,证明了保护并非发展的阻碍,反而可以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资源和持久动力。通过复原史前场景、建设沉浸式展陈,文物不再是博物馆中冰冷的展品,而是可感、可知、可触的文化体验,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展望未来,走马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更承载着厚重的期待。它有望成为荆州乃至湖北一张闪亮的文化金名片,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吸引八方来客,助力地方经济转型与民生改善。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深入推进长江文明探源工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为提升地域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实支撑。
立项是成功的起点,而非终点。接下来,需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更科学的规划、更精湛的技艺,系统推进保护、研究、展示与利用工作。让走马岭这座五千年前的古城,不仅得到妥善守护,更能将其蕴含的古老智慧与灿烂文化,转化为促进现代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源头活水,真正实现“遗产保护惠及民生,千年文明赋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