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 | 谋划珠江游高质量发展 委员建议——船上+船下 游览不间断
游广州,必来珠江游。2024年,广州珠江游登顶《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报告》榜首,游船活力指数首次位列全球第一。客流量再度刷新历史新高,突破427万人次,保持全国第一。从“岭南红船”的戏曲演绎到“蓝海豚号”的科技沉浸,从“水上茶居”的烟火气息到“珠江夜宴”的璀璨光影,这个“流动的城市会客厅”已成为向世界展示广州的烫金名片。
今年“五一”假期,珠江游接待旅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39.89%,但随之而来的码头结构性拥堵、停车困难等问题,也考验珠江游从“流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转型。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城市文旅品牌竞争力。近日,2025年广州市政协“有事好商量”民生实事协商平台第一期,邀请市政协委员与市港务局、文化广电旅游局、海事局等职能部门,并联动游船公司代表,围绕“全面提升延展珠江游内涵,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展开协商,共谋珠江游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策”。
统筹景观升级,打造“四季皆景”滨水画廊
“珠江夜景确实美不胜收,但如果能增加一些互动性强的项目,比如文化演出、特色市集等,相信会更有吸引力。”随着珠江游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市民、游客对珠江游也提出了更多期待。事实上,近几个月,广州市政协就珠江游沿岸景观、水陆联动等方面,已进行多场深入调研。
调研发现,目前珠江游前航道景观虽成熟但缺乏系统整合,后航道与西航道的景观建设相对滞后,整体呈现“散、乱、老”的状态。“江岸联动有一定改进空间,存在‘船靠不了岸’‘游客消不了费’的问题,节假日更是出现没有把人流量转化为消费量的难题。”市政协委员曹金良建议,从珠江游统筹规划的角度打破越秀、海珠、天河、荔湾、黄埔、番禺六区行政壁垒,安排老旧码头改造与景观带连片开发,将珠江游的“高人气”转化为“强商机”。

市政协委员与有关部门谋划珠江游高质量发展。
珠江沿岸景观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整体规划,针对薄弱点进行景观提升。市政协委员高洪昭提出,打造珠江沿岸景观要突出“花城”元素,如桥梁景观打造方面,白天用鲜花把桥装点成花桥。“夜晚用灯光凸显特色,也可以考虑将海心桥打造成‘表心桥’,在桥上设置灯光屏幕,游客只要发信息,祝福内容就能及时在屏幕上展现出来,增加游客的互动体验。”
如果说花城广场是固定的城市客厅,那么珠江游船就是移动的城市客厅。在打造珠江沿岸景观方面,市政协常委黄丽丽同样认可融合“花城”元素,提升整体景观。“陪外地朋友夜游珠江时,广州塔的璀璨令人赞叹,但部分码头的绿化景观却影响了整体观感。”黄丽丽以亲身经历提出,广州春有木棉花、夏有荷花、秋有菊花和冬有年桔,可以考虑通过打造不同季节的主题花境,让珠江沿岸呈现四季花卉景观。“此外,融入岭南水乡元素增加互动环节,让游客参与其中,体验感就上来了。”
低空经济赋能,拓展珠江游文商旅新维度
珠江游更是文化传播载体,以水为媒串联起广州的历史与现代、繁华与宁静。“在游船上欣赏风景是一方面,如果能方便地下船参观两岸的景点,深入了解广州的历史文化,会让人对这座城市的记忆更加深刻。”有游客表示。
珠江两岸文化资源丰富,延展珠江游内涵需从文化赋能、历史融入等角度着手,促进珠江游品质全面提升。黄丽丽建议,进一步挖掘珠江两岸丰富的革命历史遗迹、红色文化资源,提升游船的文化服务水平,如打造“广州故事”主题航班、“岭南文化”专属航线,加强文创商业策划和运营,为珠江游注入更多广州元素,打响珠江游招牌。

珠江游船(资料图片)。
沉浸式体验广府文化,需要打造“船上船下”不间断的游览体验。市政协委员朱天芳建议推行船岸景点联票制,在旅游景区景点等设置停靠码头,方便游客下船参观,设计多样化套餐,搭建统一官方线上销售平台,实现便捷购票与行程规划。高洪昭则认为,珠江游需从市内资源整合与大湾区联动两个层面发力,加快推进珠江游向后航道延伸和环海珠岛项目开发,尝试把珠江游往濒海游发展。
随着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空联动成为文旅产业的新风口。在本次协商中,低空经济赋能珠江游发展,成为最亮眼的协商话题。低空经济赋能将打破空间限制,赋予了珠江游更多想象力,“水陆空一体、文商旅共融”进一步提升珠江游竞争力。
黄丽丽建议,应加快开放珠江游低空文旅项目,运用eVTOL飞行器等开展低空游活动,激活低空消费市场需求,探索盈利模式,强化宣传带动作用。在丰富珠江游低空文旅项目方面,朱天芳提出可以引入低空飞行器、热气球、动力伞等多种飞行器,打造空中游珠江项目,设计“珠江历史文化低空游”“珠江生态风光低空游”等主题线路,还可在游船上增加十五运会的宣传元素。高洪昭则认为,可考虑设计“极速观光线”与“沉浸体验线”两条低空游航线,同步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升级游客服务中心,并科学规划起降场地。
曹金良建议,珠江游品质提升也要考虑优化灯光布置,并根据珠江游沿线特点,鼓励珠江游企业结合灯光节、烟花秀主题打造特色主题航班,举办音乐节等丰富活动,并规范代售点行为,统一服务标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整体服务质量。
实施96个项目,全方位谋划珠江游品质提升
为充分发挥珠江游在表达广州、展示广州、宣传广州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广州提出以“塑造广州城市品牌”为主思路,从“船上、水上、岸上、楼上、天上”等空间维度以及近、中、远期等时间维度,全面推进以珠江游为重要抓手,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并以“一船舶一主题”“一码头一文化”“一航线一风景”的工作思路打造精品航线。广州市港务局方面表示,具体实施29项工作任务96个具体项目,全方位谋划珠江游品质提升。

游客在珠江游船上开怀大笑(资料图片)。
在提升沿岸景观方面,广州提出打造珠江两岸20公里“四季常绿、四季有花”的水边特色花景,从水、岸、船、桥等要素整体谋划,进行光影和音效编排设计,打造具有广州特色的主题光影秀。在推动低空观光游发展方面,广州拟开发无人机载人渡江体验项目,并研究开通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海心沙—琶洲—西区穗港城无人机载人航线;目前正加快推进珠江两岸飞行器起降平台的新建或改造,同时还在琶洲推进设置枢纽型垂直起降场,因地制宜推出低空旅游线路产品。
在文旅融合提升珠江游品质方面,广州积极推动文化艺术节目、非遗代表性项目上船,去年全新升级的国内首部水上移动剧场秀——珠江红船《船说珠江》项目重新面世。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透露,下一步将支持广州经典文化艺术节目上船、组织更丰富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登上游船,为游客提供“可观、可学、可玩”的体验式产品。此外,广州城市文创品牌“广州礼物”,线下首店已于今年1月在中山纪念堂开门迎客,接下来将积极推动“广州礼物”等更多文创产品上船,让市民游客领略珠江两岸魅力的同时带走专属美好记忆。
为响应珠江游“一船一特色”打造,广州海事局在珠江游船舶建造标准等方面定制化升级,确保船舶安全可靠,并大力支持珠江游船升级绿色清洁电池动力船舶,为广大游客提供安心、顺心、舒心的出游环境。目前广州已建成国内最大的电池动力游船市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朝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庄小龙、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凤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