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三自”教育打造育人新格局
晴晴(化名)是河南省三门峡市甘棠幼儿园小班的一名学生,刚入园时,她穿外套要哭着喊老师帮忙,午睡时更是蜷缩在角落不敢吭声。但不久,晴晴开始主动尝试扣纽扣,餐后帮同伴收拾餐盘……近日,在幼儿园家长会上,晴晴妈妈分享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是生活小主人”现在成了孩子的口头禅。
从做生活小主人到做情绪小主人,从做目标小主人到做挑战小主人——老师们将“生活小主人”教育融入一日生活,推进品格养成教育,已成为河南省三门峡市全市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生动写照。
三门峡作为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省际城市,面对周边城市人才“虹吸”效应和激烈的教育内卷现象,是如何深化教育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呢?
2024年8月,三门峡印发了《三门峡市市直中小学生“自立、自律、自强”习惯养成行动方案(试行)》;2025年1月,中小学版实施方案正式在全市印行。2月,正式印发了《三门峡市幼儿园“小主人”品格养成教育活动实施方案(试行)》(含《3—6岁儿童品格养成建议目标》)。
“两个方案相辅相成,都以‘三自’教育为内核,将习惯养成融入课堂学习、生活技能与社会实践,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形成了全时段、全方位、递进式推进的育人格局。”三门峡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樊佳伟说。
幼儿阶段以做生活、情绪、目标、挑战的小主人为内核,通过“游戏化”形式开展“小主人”品格养成教育活动,着力塑造独立自主、乐观积极等优秀品格;小学阶段以“生活化”启蒙自立,举办技能大赛、实施家校共育课程,引导孩子从系鞋带、包饺子等日常活动中感知责任;初中阶段以“规范化”锤炼自律,组织开展军训、志愿服务等,让自律意识根植于心;高中阶段以“挑战性”激发自强,在学科竞赛、创新实验、红色研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进取精神。
在三门峡市第二小学,教师以《家庭“十会”公约》为抓手,借助“新父母微课堂”赋能家庭教育,并邀请家长见证学生成长;三门峡市滨河小学教育集团德馨苑校区推行“家庭实践日”和“家长进课堂”,深化三方联动育人实效;三门峡市滨河小学教育集团滨河校区实施“双师型”班主任培养,通过家校大讲堂等活动,构建“学校指导—家庭实践—社区延伸”协同网络……
据介绍,“三自”教育活动开展以来,80%的家长反映孩子更独立,93%的教师认为学生责任感显著提升。全市涌现“三自之星”学生2000余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提升至95%,志愿服务参与率达100%。
已开展两届的“大练兵,大研讨,大展示,大应用”业务交流展示比赛活动,是三门峡中小学教师践行“三自”教育的重要载体,众多优秀教师在活动中展示教学能力、交流教学艺术,目前已辐射到基层学校近3万名中小学教师。
2025年是三门峡市教育教学全面深化改革年,要求“三自”教育进一步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对每个学科精准化教学,对每位学生个性化教育,优化作业结构,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门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贾辉告诉记者,“三自”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满自信、教师充满活力、教育充满温情,师生共同进步、家校深度携手的育人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力争通过1到2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三自’习惯养成模式,打造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工作品牌。”贾辉信心满满。(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杨仲勋 张文娟 记者 庞珂)
作者:杨仲勋 张文娟 庞珂